❶彼此滋养,是经营亲密关系的核心。
体验过被对方滋养,并渴望更多被对方滋养,是陷入爱河的深层原因。
爱你,因为渴望被你滋养。
缺失不同,喜欢的人不同。
一旦我们的内在发生成长,渴望的对象也就变了。
你滋养的难度,除了你自己处在哪个阶段,也要看对方在哪个阶段。
缺失越少,滋养对方越容易。
❷有力量的人,并不是攻击性强的人,反而是不容易产生愤怒、但能坚守自己边界的人,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。
很多母亲用爱对待自己孩子的攻击性,所以有内心充满力量感的人成长起来,成年后同时拥有幸福与成就。
如果知道了对方攻击背后的需要,明白你并不是他真正想要攻击的那个人,你只是儿时创伤的替罪羊,你的承受能力也会提升。
❸儿童拿着自己的画给父母看,眼神中充满喜悦,渴望得到肯定。但父母却说:“你画的这是什么玩意儿!”
如果打击一再发生,儿童会为了避免挫败,不再表现自己,这将导致自卑,并影响他的能力发展。
他还会特别反感那些喜欢表现自己的人。
喜欢挑剔、指责、否定别人的人,心中都有一个极高的标准,希望别人能达到。
他们的高标准也会指向自己,导致要么过于要强,整天疲于奔命,总想证明自己,极度渴望得到他人认可;
要么陷入绝望,过于自卑,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成,遇到事情总往后退缩。
❹能满足的,带给对方被滋养的体验;
不能满足的,带给对方成长的机会,有时也是滋养。
未被满足时,他要依靠自己承受痛苦,如果是可以承受的,成长就发生了。
这可以让对方接受,生活中就是有些事情,无法尽如人意。
父母如果太想证明自己有能力,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,就剥夺了孩子锻炼成长、建立自主性的机会,孩子长大后会能力不足、依赖心重。
孩子在择偶时,容易喜欢的人也恰恰就是,什么事都愿意替他做的人。
他就更加没有机会成长。
❺中了对方的招,你就滋养不了对方了:
如果对方内心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,把你放在不爱他的位置上。
在普通的人际关系里,你如何对我,我就如何对你,非常常见。
但在亲密关系里,如果我们也这样的话,就无法真正滋养到对方。
你做的得跟对方以为的不一样。
一些人总想替对方做事,实际上是太想证明自己有价值的心理。
不让他上班,每天给他洗衣做饭,像养一个孩子一样养着他,这不是滋养。
滋养一定是要帮助他发展出自己的能力和自主性的。
总结:人的内心发展过程中有五种基本需要:
成为自己;
获得无条件的爱;
获得在一个人心中无比重要的体验;
体验到价值感;
获得重要他人的喜欢和认可。